您的位置:首頁 >環保新聞 >

“綠水青山”江蘇譜新篇 生態文明專場發布會在寧舉行

2021-05-28 08:45    新華網   責任編輯:董巖花

5月27日,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活動——生態文明專場發布會在南京舉行。

?江蘇省結合本省特點致力于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去年,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專題部署美麗江蘇建設,將其作為一項事關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經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在經濟快速增長、城鎮化率持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情況下,全省生態環境質量加快由局部好轉向整體好轉邁進。

取得了一批標志明顯、群眾認可的治污成果

“十三五”時期,全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四項主要污染物減排以及碳排放強度下降超額完成國家考核目標。2020年,全省PM2.5濃度38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30.9%,優良天數比率81%,上升8.9個百分點,5個設區市率先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國考斷面優Ⅲ比例87.5%,上升25.3個百分點,所有重點斷面均消滅劣Ⅴ類,長江干流水質穩定為優,太湖治理連續十三年實現“兩個確保”;13個設區市生態環境狀況等級均為“良”,生態環境質量達到新世紀以來最好,在首輪國家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中獲得優秀等次。

建成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22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4個,數量均位居全國前列。第三方調查的公眾對生態環境滿意率逐年上升,去年達93.3%,同比提升3.1個百分點。

解決了一批歷史形成、長期困擾的突出問題

2016年底,我省以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為契機,啟動實施了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的“263”專項行動。2018年,在全國率先成立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堅決向污染宣戰。近五年,全省依法關停取締各類“散亂污”企業5.7萬家,處置“僵尸企業”876家;關?;て髽I4000多家,化工園區由54家壓減至29家。完成火電、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煤炭消費總量比2016年減少3200萬噸以上。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22.3萬輛標準車,建成港口岸電設施2177套。

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基本整改完成,國家長江經濟帶警示片披露問題在沿江省(市)中率先整改銷號清零,累計騰退長江岸線60.3公里。環境信訪總量連續三年下降,從多年處于全省重點領域前三位,到去年首次退出前十。

建成了一批支撐攻堅、惠及長遠的基礎工程

大力推動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系統、基礎設施、標準體系“三個基礎性工程”建設。近五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環保支出2085億元,年均增長8.5%,累計新建污水管網1.13萬公里,新增城鎮污水處理能力368萬立方米/日、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3.45萬噸/日,縣級以上城市污水處理廠全部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覆蓋率達74.6%,危廢處置能力達到221.6萬噸/年。

建成覆蓋全省的PM2.5和VOCs網格化監測系統,國省控水站數量位居全國首位,重點鄉鎮空氣自動監測、重點排污單位用電監控實現“全覆蓋”;發布地方生態環境標準25項,《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測條例》成為該領域首部地方性法規,為依法治污、科學治污、精準治污提供了有力支撐。

完善了一批壓實責任、凝聚合力的制度機制

具體可以概括為“兩個唯一、六個率先”,即:先后被確定為全國唯一的生態環保制度綜合改革試點省,全國唯一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試點省。在全國率先劃定省級生態保護紅線,配套出臺監管考核和生態補償辦法;率先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發揮市場機制有效調配環境資源;率先推行水斷面“雙向”補償,運用經濟杠桿激發各地治污動力;率先實施企業環保信用評價,配套實施差別水價電價政策,這一做法已在全國推廣;率先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累計啟動賠償案件數量居全國前列;率先建成污染防治綜合監管平臺,省市縣鄉四級貫通,政府相關部門全聯通,紀委監委全流程嵌入式再監督,壓緊壓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

創新了一批示范引領、助企惠民的政策措施

堅持依法依規監管、有力有效服務,確立環保信任保護原則,在全國率先建立環保應急管控停限產豁免機制,強化“干好干壞不一樣”的鮮明導向;上線運行江蘇“環保臉譜”系統,強化全社會監督;充分利用遙感、無人機巡查、大數據分析等手段開展非現場檢查,切實提高執法規范化、精準化水平。先后出臺大氣治理攻堅便民服務“12條”、畜禽養殖“9條”、綠色金融“33條”、保護企業產權“23條”等一系列服務企業、保障民生的政策措施。

搭建服務外企的“綠橋”,深化“企業環保接待日”制度,累計幫助5560家企業解決6620項治污難題。推動設立總規模800億元的生態環保發展基金,成立省環保集團,建立“金環對話”機制,在全國率先推出“環保貸”,開展園區生態環境政策集成改革,建設有利于降低中小企業治污成本的“綠島”和“生態安全緩沖區”,環保激勵發展的制度機制日趨完善。

會上,來自省自然資源廳、省住建廳、省水利廳及南通市、鹽城市相關負責人還圍繞江蘇省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河長制”的創新做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等方面回答了媒體提問。

 

相關閱讀

色偷偷一区二区无码视频